常住不滅

達賴喇嘛十四世,在BBC的訪問中說:自己可能是最後一位達賴喇嘛,達賴轉世的制度,有天終將結束。

達賴喇嘛轉世的藏密,是大乘佛學與婆羅門的結合。而轉世的理論,它來自婆羅門的輪迴說。婆羅門認為人有不死的靈魂,而且世代輪迴。人只有修煉解脫,才能離開輪迴。修煉解脫,只有婆羅門階級能之。釋迦牟尼佛反對這種說法,認為眾生平等,人人都可了悟而解脫。佛陀認為:輪迴來自人的無明,了悟無明,便可解脫。了悟無明:即人並沒有一個不死的靈魂,輪迴只是人的無明。世界無止境的變化,人只是地水火風的暫聚,存在的只有無我。這便是佛學所說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佛學與婆羅門教的解脫,存在著本質的矛盾。藏密又如何結合兩者,而世代沿襲。達賴喇嘛十四世新的說法,是勇者新世代達賴喇嘛的創舉,也是藏密與時代並進的演化。我個人稱讚達賴喇嘛十四世的智慧。我們談些藏密的演化:

大乘佛教的興衰
從釋迦牟尼佛的原始佛教,到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的大乘經典,然後再到龍樹的中觀論、無著世親的唯識論。佛教以無我起家,歷經本性、空性、佛性等學說,前後在印度風行了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大乘佛教的理論在印度,可以說是已經圓滿臻緻。然而大乘佛教在印度並沒有建立起,立於不敗之地的地位。大乘佛學在第七世紀開始沒落,第十世紀在印度消失。大乘佛學怎麼會在印度沒落呢?我認為:無我、本性、空性的觀念,並不容易使一般大眾了解。一般眾生更喜歡的執著,更習慣於具體而有形相的東西。雖然大乘佛學說:空不是頑空,並不是完全沒有,它是一種實相,而本性是人人都有的佛性。然而對一般眾生來說,它還是太遙遠了。大乘佛學以無我、本性、空性起家,也以無我、本性、空性的致命傷而沒落。當眾生無明地,回頭尋找印度本土原有婆羅門時,大乘佛學只有淪為密宗寺廟外的乞食者,苟延殘喘了!!密宗在第七世紀興起,後來也敵不過改革後的婆羅門教,即印度教。密宗第十二世紀在印度完全消失。

密宗入藏
當第七世紀密宗在印度興起時,佛教便梢梢地進入了西藏,密宗在拉薩修建了大小寺廟。在第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把密宗上師洛本貝瑪從印度請到西藏來,於是佛教在西藏大盛。這洛本貝瑪便是後來有名的蓮花生大士,他成了西藏密宗的開宗教主。漢人稱這一派藏密為紅教。蓮花生大士是印度人,西藏密宗也有自己的教主,他叫密勒日巴,生於第十一世紀,漢人稱密勒日巴這一派的藏密為白教。密勒日巴的成長有極為感人的故事。然而在藏密中,現在最有名的卻是黃教,這便是現在達賴啦嘛十四世的這一派。黃教的成立,已經是西元第十四世紀以後的事了。宗喀巴是黃教的創始人。

宗喀巴
我們曾在前面說過,印度密宗為了遷就眾生,而採納婆羅門教的儀式,密宗不再重視戒律了。西藏密宗的紅白兩派也不重視戒律。宗喀巴認為這樣的作法,有失佛教宗旨,生活易於胡作亂為。於是他便發願建立新宗派,這便是黃教的由來,他的宗派特點首在戒律。提倡苦行,不娶妻、禁飲酒、戒殺生。在教義上必先學習顯宗,尤其是大乘各法,然後才能進入密宗的學習。宗喀巴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也許是宗喀巴對戒律的堅持,對大乘佛學的提倡,西藏密宗今天才有其世界性,被尊重的地位。

達賴拉嘛的轉世
西元1415年,藏王根敦朱巴拜宗喀巴為師。1419年宗喀巴圓寂,1474年藏王根敦朱巴圓寂。藏王根敦朱巴圓寂後,新的繼承人,黃教採取了轉世,尋找靈童的方式。於是藏王根敦朱巴成了達賴一世,新藏王成了達賴二世。至今的達賴拉嘛為十四世。轉世的方式並不是黃教開始的,它是白教領袖的繼承方式。然而無論如何,轉世、尋找靈童是西藏密宗特有的文化習俗。這種文化在具有輪迴觀念的印度社會並不存在。

中陰身
除了轉世尋找靈童,西藏密宗還有一個特殊的觀念,那便是中陰身的觀念,它是輪迴轉世的根據。我們曾經在前面說過,依照婆羅門的講法:人人有個自我,自我有個永遠存在的靈魂,因為這個靈魂,人得以輪迴。佛教便是因為反對這個,得以輪迴的自我靈魂而興起的。釋迦牟尼佛主張無我,他認為自我靈魂的輪迴,只是一種無明的幻相,是業力所成。大乘佛學把無我繼續闡釋為本性、實相、空。也就是因為這些本性、實相、空的觀念,一般人難以了解,印度密宗才因此遷就眾生,密宗也因此而興起。西藏密宗創始人蓮花生大士,便把這種原來屬於婆羅門的自我輪迴觀帶到西藏。於是西藏密宗便把它擴大發展成了中陰身的思想,中陰身的觀念便成了藏密的特色。依照釋迦牟尼佛的無我觀,自我靈魂的輪迴也好,中陰身也好,應該都是一種無明的幻相,是業力所成。

個人信仰
我不信輪迴說,不信轉世說。但我信無我的永久生命,它藉著基因,成就無量壽佛。佛說:我的壽命是無量的,是常住不滅的。基因的演化,是佛說最生動的註解。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