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11

12

13

19

 

 

 

 

 

 


少年的烙印
2015-11-06

我有一個親戚楊政河,是我母親那邊的人,住在梓官鄉大舍甲。楊政河曾在台大哲學系教書,整理過方東美的華嚴宗哲學,並編輯了華嚴哲學的註解。有一次他來我家,那時我還念高中,就問他:人是怎麼認識世界的?他不厭其煩地解釋,先驗範疇與經驗的互攝。並說那是德國哲學家康德的理論,我第一次聽到康德這個名字。我們村子也有人念醫科,我那時想,是不是也用生理學,可解釋人的認識。對楊政河的解釋,覺得隔靴瘙癢,對生理學的神經系統,少年時代,甚抱好奇。

後來我念大學,也來德國,不同時期,接觸歐洲哲學,當然也念了康德的三本批判,胡賽爾的存而不論,意向性Intentionalität,構成理論。期間也接觸,印度婆羅門,釋迦摩尼原始佛教,大乘經典,玄奘唯識,龍樹中觀。我接觸生物物理,仿生學,神經元系統,樹突、軸突,突觸間隙乙酰膽鹼,電流產生電磁波。我更接觸物理學的波粒二象性,普朗克常數連接波粒,類比精神物質,一體的兩面。基因的發現,時代的里程碑,宗教追求的永遠生命,踏破鐵靴無覓處,得來全不功夫。除了認識論,當然也接觸實踐理性,道德法則。總結主觀形式美感,客觀實質大自然目的性。我學過圖靈理論,當然應用電腦,無遠弗屆,改變人的生活方式。活在二十一世紀,坐在巨人的肩膀,瞭望未來,真是人類最大的滿足與幸福。
2015-11-06

 

33

34

35

36

3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