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3-5 DNA筆記

 

1.DNA的結構

DNA分子是由雙條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長鏈盤旋雙螺旋結解構而成。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错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鹼基在內側。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而成,形成鹼基對,且遵行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兩條長鏈上的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是穩定不變的。
長鏈中的鹼基對的排列是千變化的。

DNA
半保留复制
1.
复制條件
摸板-DNA的每一條母鏈。
原料-遊離的4種脫氧核苷酸。
能量-ATP(細胞呼吸)
-解旋酶、DNA聚合酶。
原則-鹼基互補原則。
2.
复制的特點
邊解旋邊复制,半保留复制。
3.
复制的意義
將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保持遺傳了信息的連續性。 

*DNA的特性,DNA的鹼基排列順序千變萬化。若DNAN個鹼基對,則鹼基的排列順序有4ⁿ種。

*特異性:每個DNA都有特定的鹼基排列順序。

2.RNA
基因的表達: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來控制性向。
DNA
RNA蛋白質
基因是一小段DNA,一小段影響遺傳效應的DNA

DNA

RNA

ATGC,雙鏈

AUGC,單鏈


RNA
種類:mRNAtRNArRNA
轉錄:以DNA的一條模板合成RNA
場所:主要在細胞核。模板:DNA上基因的一條鏈(不是所有DNA都轉錄,只有DNA的基因才轉錄)。原料:AUGC.
條件:解旋酶、聚合酶、ATP特點:邊解旋,邊轉錄。原則:互補原則。

mRNA

鹼基數量決定

排列順序決定

種類決定

蛋白質

氨基酸數量

氨基酸順序

種類,現實共20種。


一個鹼基決定一個氨基酸,只能有4種可能。=4,不合現實。
二個鹼基決定二個氨基酸,只能有16種可能。=16,不合現實。
二個鹼基決定二個氨基酸,只能有16種可能。=16,不合現實。
三個鹼基決定三個氨基酸,有64種可能。=64,比現實有餘。

 mRNA   UUA
(密碼子)  GAU   (密碼子)  AUC(密碼子)  :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鹼基。
*
有的氨基酸只有一個密碼子。
*
有的氨基酸有多個密碼子,叫密碼的簡拼。
*
有兩個起始密碼子:AUGGUG.
*
有三個終止密碼子。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所以我們說:生物來自共同的祖先。
*
能產生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個,3個沒能成氨基酸。

轉運tRNA
一端是氨基酸的結合部位,另一端端有三個特殊的鹼基,能與mRNA的密碼鹼基互補配對,叫反密碼子。

轉錄與翻譯

 

轉錄

翻譯

場所

細胞核

細胞質的核糖體

模板

DNA的一條鏈

mRNA為模板

原料

四種核糖核苷酸AUGC

20種氨基酸

條件

特定的酶與ATP

特定的酶與ATP

產物

單鏈的mRNA

特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

原則

DNA的一條鏈與mRNA配對

mRNAtRNA配對


???

為何三個鹼基成一個密碼子(一個基因)?
除了20種密碼子(基因),其餘的鹼基排列作用如何呢?它們不參與突變重組嗎?



3.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遺傳信息的流向-

a.中心法則
CIMG0001

b.
基因、蛋白質、性狀的關系:
間接控制:基因通過控制酶的結構,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性狀。
直接控制: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
基因與性狀並不是都是一一對應的簡單的線性關系。一種性狀由多個基因控制,而且受到環境的影響。

*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复雜的相互作用,共同精細的控制生物的性狀。

 

350px-Plant_cell_structure_svg-zh-cn_svg

350px-Chromosome_zh_svg

 

4.細胞分裂

細胞
細胞由細胞質與細胞核構成。
細胞核中有細胞質與核仁。

染色體存在細胞核中的細胞質內。
一個染色體成兩個染色單體,一個染色單體有一個DNA

細胞分裂

有絲分裂:產生體細胞的分裂方式。除了生殖細胞,人體內的200多種細胞,都稱為體細胞。分裂過程如下左圖。
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的分裂方式。

染色體

一個染色體,一個著絲點,兩個染色單體,兩個DNA.= 每個染色體形成兩個姐妹單體,DNA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不變,著絲點不變。
同源染色體:形狀與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如上中圖。
一對同源染色體=二條染色體=四條染色單體=一個四分體。人有46條染色體,23對同源染色體。

 

dna02 001

CIMG0003

dna02 008a



 

交叉互換
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體,發生片段的交換現象。見如上右圖。

基因重組
1.
I前,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帶來等位基因的交換。等位基因突变。
2.
I後,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非等位基因突变。

精細胞分裂圖

 

5.分離定律
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p

高碗豆  雜交  矮碗豆

F1

        高碗豆   自交

F2

高碗豆  高碗豆  高碗豆 

 


顯性性狀:指相對性狀,親本雜交後,在F1表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如高碗豆。
隱性性狀:指相對性狀,親本雜交後,在F1未表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如矮碗豆。
性狀分離:在雜交後代,同時表現,顯性狀態與隱性狀態。

性狀分離比:兩者的比例,31隱。

分離現象的解釋
a.
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的因子決定的。顯性遺傳因子  顯性性狀  D。隱性遺傳因子隱性性狀  d
b.
體細胞遺傳因子成對存在。(染色體成對存在,一來自父,一來自母?)。
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顯性純合子:DD。隱性純合子:dd
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不相同的個體。Dd

c.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對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
d.
受精時,雌雄配對的結合是隨機的。

P

DD       dd

 

配子

D                   d

 

F1

       Da

 

F1

Da    x       Da

 

配子

D  a           D a

 

F2

DD  Da  aD   aa

 

性狀分離比

高:矮= 31

 

 

 

 

 

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和。

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
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6.自由組合定律

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

p

黃圓             x             綠皺

F1

                  黃圓  

F2

黃圓      黃皺        綠圓      綠皺

個數

315          101         108       32

比例

9            3         3       1

 

對每一對性狀單獨進行分析:

粒形

粒色

                                          

                                

315+108=423        101+32=133

315+101=416     108+32=140

                        31

                  31

 

 


每一相對性狀的傳遞規律。仍然守基因的分離定律。
如果把兩對性狀聯系在一起分析,大膽假說:
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

P

YYRR (黃圓)          yyrr(綠皺)

P配子

YR                                  ry

F1

YyRr

P1配子

YR   Yr     yR    yr

 

F2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yy

yyRr

yyrr

 

F2結合方式有16種,表現形(性狀)4種,基因型9種。

結合方式

16

性狀4

基因型9

顯隱

9

黃圓

1 YYRR
2 YYRr
2 YyRR
4 YyRr

雙顯

3

黃皺

1YYrr
2Yyrr

單顯

3

綠圓

1 yyRR
2 yyRr

1

綠皺

1yyrr

單隱

 

7.染色體的變異
結構的變異

a.缺失:染色體少了一段,即基因少了一段,DNA少了一段。如第五號染色體的缺失。
b.
重复增加:染色體多了一段,即基因多了一段,DNA多了一段。
缺失與增加,會導致基因數目的改變。
c.
易位:染色體一段,移到非同源染色體上。

d.顛倒:顛倒180度。
易位與顛倒,基因數目不變,但基因次序改變。
這四種情況都會導致性狀改變。

果蝇 009a數目的變異
a.
細胞內的各別染色體的數目改變。
例子:
a1
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成3條。
a2
XXY,性染色體多了一條。

a3:性腺發育不全(XO),性染色體應為XX,但少了一個X.
b.
染色體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減少。

染色體組:b1.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與功能上,各不相同。
b2.
這一組非同源染色體,細帶著控制該生物性狀的全部基因。

果蠅的染色體為Aa,Bb,Dd,XEYe。為8個染色體。4對非同源染色體。比如Aa為一對,即II II為一對。
II.III.IV.X
為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雖只細帶著A,B,D,E基因,卻可控制4個性狀。
所以我們說II.III.IV.X這組非同源染色體,細帶著控制該生物性狀的全部基因A,B,D,E
同樣的II.III.IV.Y另一組非同源染色體,也細帶著控制該生物性狀的全部基因a.b.d.e
有上面,我們說果蠅有兩組非同源染色體。人也有兩組非同源染色體。稱為二倍體。64個染色體,32對同源染色體。

二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含有兩個(套)染色體組。

三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含有三個(套)染色體組。

多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含有幾個(套)染色體組。

單倍體:由配子發育而成的個體(卵細胞),不論有幾個染色體組,都叫單倍體。

8.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變異(能量的躍進?)
不可遺傳的變異:由環境因素造成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變化的性狀不能遺傳後代。
 
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的變異。a.基因突變,b.基因重組,c.染色體變異。

 

基因突變:
DNA分子突變時,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基因改變。

鹼基對的替換的例子

DNA

GAA   突變
CTT

GTA
CAT

mRNA

GAA

GUA

氨基酸

谷氨酸

吉氨酸

血紅蛋白

正常

異化


替換:發生一對鹼基對的替換,不一定會導致蛋白質的改變。
缺失(或增添):影響巨大,影響氨基酸、蛋白質的改變。發生一個鹼基對的缺失,會導致mRNA多個密碼子的改變。必定改變蛋白質結構的改變。

基因突變是否會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
a.
不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中的突變,不引起基因突變,不引起性狀改變。

b.由於多種密碼子決定同一氨基酸,因此基因突變,不會影引起性狀改變。

c.顯性純合子(AA)突變為雜合狀態(Aa),也不會引起性狀改變。

誘發基因改變因素:
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

基因突變的特點:
a.
基因突變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b.
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可以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
c.
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
d.
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頻率是很低的。
e.
大多數突變是有害的。

批判性思想
對某個細胞而言,發生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但是研究生物進化往往是研究一個群體,一個群體由許多個體組成的。其中有不少突變是有利的突變,對於生物的進化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基因突變能夠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基因突變的意義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基因突變是 產生新基因的唯一途徑。

 

基因重組
概念:在生物進行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
原因:1.I前,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帶來的等位基因的交換。(見上圖右)

             2.I後,非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見上圖中)

 

基因重組有新的基因產生嗎?有新的性狀產生嗎?
沒有新的基因產生,也沒有新的性狀產生。只有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

 

基因重組的意義
產生多種多樣的新基因型,有助於物種在一個無法預測,會發生的環境中生存。
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

 

基因突變與重組比較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本質

產生新基因

產生新基因型

原因

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改變。

基因交叉互換、基因自由組。

時間

間期DNA复制時。

I前、減I後。

意義

變化的根本來源,進化的原始材料。

生物變異來源之一,生物多樣性重要原因。

可能性

低頻但普遍。

有性生殖中普遍。

 

 

9.基因在那裡
-
伴性遺傳-
20
世紀初,已知的知識:
分離定律:1.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顯性與隱性)不相融和。
2.
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減數分裂:在生物的體細胞中,同源染色體成對存在,不相容合。
2.
分離後的同源染色體,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分離定律與減數分裂比較:
分離定律中成對的遺傳因子(基因)的行為與
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行為很相似。


薩頓(Sutton)假說: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由親代傳遞給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體上。

 

基因行為

染色體行為

獨立性

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與獨立性。

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具有相對的穩定的形態結構。

存在方式

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
在配子成對的基因只有一個。

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
在配子中,成對的染色體,只有一個。

來源

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體細胞成對的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分配

非等位基因,形成配對時,自由組合。

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是自由組合。

 

遺傳的第三定律:聯索與交換定律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證明:莫爾根。莫爾根發現遺傳的第三定律:聯索與交換定律。

1.莫爾根的原始果蠅實驗:

P

   x    雄白

F1

         雌雄

F2

¾雌雄            ¼白(只有雄)

 

那時的科學制知識,已知道常染色體與性染色的分別:
常染色體:雌雄各體細胞中相同,不決定性別的染色體。人類有22對常染色體。
性染色體:雌雄各體細胞中不相同,決定性別的染色體。人類有1對性染色體,男為XY,女為XX.

果蠅有四對染色體,3對常染色體,一對性染色體。

2.
莫爾根的假設推理: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沒有等為基因
於是雌果蠅的種類(在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組):
紅眼(XX)
紅眼(XX)
白眼 XX白) 

雄果蠅的種類(在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組):
紅眼(XY
白眼(XY

3.莫爾根假設(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沒有等為基因)的實驗  

P

紅眼(XX)   x白眼(XY

F1

XX白) XY XX白) XY

F2

雄配子                   雌配子

X

X

X

XX

XX

Y

XY

XY

                                                       ¾紅(雌211/4白(雄)

 

 

4. 莫爾根的預測回交(紅雄親本雜合子x白雌親本)
P
:紅眼雄XX白)x白眼XY
F1

雄配子                         雌配子

X

X

X

XX

XX

Y

XY

XY

               紅眼雌XX白)1:紅眼雄(XY1白眼雌(XX白)1:白眼雄(XY1

 

實驗結果相副,於是莫爾根假設(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沒有等為基因)成立。
這便是莫爾根的遺傳的第三定律:聯索與交換定律

 

莫爾根首次把一個特定的基因(如決定果蠅眼睛顏色的基因),與一個特定的染色體(如X染色體)結合起來。
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問題:人只有23對染色體,卻有幾萬個基因。染色體與基因有對應關系嗎?

一條染色體有很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色體上,成線狀排列。

 

 

染色體與基因排列關系 001

dna02 001abc



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於一個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物基因的分離與組合是互不相干擾的。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孟德尔现代解释 001

孟德尔现代解释 002

生物生殖過程,一個染色體的染色單體變為2條染色單體,也就是說一對同源染色體,成為4分體。
然後同源染色體中的4分體中的等位基因,成4個配子。隨同源染色體分開為兩極,一極得有2 個配子。然後兩極分為2個細胞。

 

問題:Y染色體上為何不含它的等位基因?見下圖。

 

002

003


基因、染色體、伴性遺傳

基因決定性狀

等位基因決定相對性狀(顯隱)

決定性狀的基因在染色體上

決定性狀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

決定性狀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

常染色體遺傳

X遺傳

Y遺傳

 

(201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