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與太陽神

從無憂宮到德蕾城─

波次坦無憂宮.感性的宮殿
1990年德國統一了,台灣同鄉會隔年在東柏林附近的一個休閒營區舉行年會同鄉會老會友盧修一也由台灣趕來參加這次的盛會。我們由德國各地聚集到東柏林,經過波次坦,我們也參觀了無憂宮。波次坦對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波次坦宣言。它說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的國際地位。很多著作對它都有過討論,我們並不是專家,現在就讓我們直接來參觀無憂宮吧!

憂宮原名為法文 Sanssouci,意思是沒有憂愁痛苦。普魯士國王在窮兵黷武以後,可能也發現國王弗里德里斯‧威廉,過去只識軍旅,廣徵稅收,確實略輸文采。於是他的兒子弗里德里斯三世便興建私人宮宅無憂宮,到了他的孫子大弗里德里斯二世時代,宮殿大略已建成。無憂宮屋頂中間是金色圓頂,宮殿石頭牆上,裝飾著無數的Dionysus酒神狂女,這說明了這是一座以感性柔性為構思的宮殿。無憂宮居高臨下,順著大院子,便是六層的人造梯田,在梯田上便是綠油油的葡萄園,最底部當然是噴泉了,和風吹來,水沫紛飛,這兒便是人間仙境了。前幾天德國柯爾總理、Herzog總統,便在這兒歡迎柯林頓總統,德國人感謝美國人,五十年前,在柏林被封鎖時,開闢了空中走廊。我們沿著葡萄園順階而下,陽光普照、和風吹拂,真是心曠神飴。


酒神與太陽神 .創作的泉源
誰是Dionysus酒神呢?她是相對於光明理性的太陽阿波羅神,而葡萄酒神主感性、多采多姿的人生,她是豐碩生命的主保。尼采說我們藝術的創造有兩個泉源:理性的太陽神與感性的酒神,兩神相會,激起文藝的火花。在陰陽學裏頭,我們也說: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有兩個元素,一個是太陽神;一個是酒神。兩者相接,產生交流。過份的理性,高處不勝寒;過份的感性,貪欲墜落。一般人應該讓兩者平衡,在真誠的心中,讓道流常轉,活水常流,產生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觀自在。這並不什麼大理論,康德也曾經說過:使主觀原則合乎客觀法則。(Handel sodass die Maxime deines Willens jedeszeit zugleich als Prinzip einer allgemeinen Gesetzgebung gelten koenne.)主觀原則可理解為感性;客觀法則可理解為理性。依照康德講法:感性要服從理性。在實踐中這並不是容易的,我們求其次:在每個時刻,找到平衡點。

無憂宮的客人.不愛熱鬧的思想家
康德1721年生於東普魯士的 Koenigsberg 1804年死於Koenigsberg 故鄉。他的一生正值大弗里德里斯二世(1740-1786)時代。我們說過 1747 -1753年之間,大王在他有名的無憂宮 Sanssouci,邀請學界名流,天天舉行他有名的晚宴,比如法國的哲學家伏爾泰,就是他的常客,伏爾泰在無憂宮內,大弗里德里斯二世還為他準備了特定的客房。東普魯士哲學家康德,為什麼不曾是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斯‧威廉二世無憂宮的客人呢?康德不是大哲學家嗎?無可懷疑的,東普魯士哲學家康德的哲學,在人類哲學史上是顛峰造極的。誰還在在乎他是不是無憂宮的客人?康德不是一個愛趕熱鬧的思想家。

德蕾城.易北河上的裴冷翠
去年女兒到薩克森Sachsen Dresden德蕾城念書,我與妻得有機會暢游薩克森的首府。德蕾城北有柏林;南有布拉格,易北河流經這裏,她被稱易北河上的裴冷翠,或被稱為薩克森的珍珠鍊。往東走便是波蘭交界城市 Goelitz,是過去德國人與波蘭作生意的重鎮,她的商業式建築奇特無比,如今卻是蕭條淒涼,從前拿破崙也來過這裡。
我們坐在河邊的咖啡廳,看著波蘭對岸來往的人群,只隔一條河,便是兩個世界.波蘭人與德國人是兩個不同的民族.因為歷史的因故,波蘭人並不喜歡德國人.他們寧願走自己的道路,雖然窮一點,但活的有骨氣.德國統一後,東德富裕了,波蘭依舊相對的窮困.對岸波蘭人的感覺如何呢?民族自尊呢?還是物質主義呢?對岸的波蘭人如何斟酌呢?民族的認同,物質的追求,都屬較為感性的階層,似乎應該往較理性的階層提升
我們來Goelitz途中,中間路過 Bautzen,它是一個德國少數民族的城市,擁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字。德國原文DeutschDeutsch原是德國的另一個少數民族,德國以少數民族來稱呼他們的國家。民族感性似乎應該服從理性,但在過去的歷史,民族感性一直踐踏理性,它常是人類戰爭的根源..

瓷器之鄉.姑蘇城外寒山寺
德蕾城往西邊走,便是德國的景德鎮-Meissen,這是德國最精緻瓷器的出產地。流經德蕾城的易北河也流經這裏。居高臨下的特殊地形,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 Heinrich I929年早在這裏設立駐軍。Albrecht公爵更在這半山腰間建立城堡,這便是後哥德式的漂亮Albrechtsburg。亨利一世的兒子便是奧圖一世 Otto I,他於962年被教皇加冕,稱為羅馬皇帝,於是開始了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Hl.Rom.Reich Dt.)

第一次來到Meissen,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那時德國剛剛統一,我們開車到匈牙利布達佩斯,路過這裏,妻子與我坐在河邊的一家露天餐錧用晚餐,啤酒加鱒魚沙拉,我們喝著啤酒,在燭光下,看著剛剛呼吸到自由空氣東德市民的喜悅。記的那天晚上,下弦月初上,河風徐徐,Albrechtsburg的燈光幽暗,偶而傳來主教座堂的鐘聲。頗有月落鳥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感覺。

城堡回廊.薩克森公國的珍珠鍊
現在我們又回到德蕾城。德蕾城的真正建城是從弗里德里斯‧奧古斯特一世( FriedrichAugust I 1670-1733)開始。人人稱他為強大奧古斯特 (August der Starke) 他一上台便決心把德蕾城建成一個巴鏤克Barock的藝術城市,他建城堡回廊 Zwinger、名建築師Poeppelmann 準備把這個漂亮的回廊向南延伸到易北河岸邊,可惜因當時手頭結拮,他的願望並沒成功。然而環著江邊,後來卻建起了無數的藝術建築,真不愧為易北河上的裴冷翠;薩克森公國的珍珠鍊。
城堡回廊內現在有各類型的博物錧,回廊羅馬觀賞堡Roemische Schauburg城牆上有各種沙石雕像;城牆下在噴泉兩邊有自然女神,姿態萬千或祼體或半祼體的沙石雕像。夏天城堡草坪上有高水準的音樂演奏會,及各種慶會。強大奧古斯特的繼承人弗里德里斯‧奧古斯特二世( FriedrichAugust II )便在這裏與奧地利公主Maria Jesepha舉行過婚禮。

新教與舊教.帝國與馬丁路德
一出回廊,便是頂頂有名的Semper歌劇院。遊客到德蕾城非看一場歌劇,不為過癮。它的水準是第一流的。歌劇院對面便是宮殿與宮庭教堂。 (在宮殿的後門有一道通向宮庭教堂的空中走廊。據說過去有位聽命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公爵是天主教徒,但他統治的卻是新教的薩克森。所以他只能走後門到天主教的宮庭教堂作彌撒。)

這個故事使我們想起三十年戰爭。表面上是北部的新教聯盟,與南部的天主教聯盟,因為宗教信仰而引起戰爭。而更複雜的原因是:北部的城邦要求從神聖羅馬帝國獨立出來。這因素也使我們想起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表面是1517年馬丁路德從教義上反對教廷的贖罪卷,而更複雜的原因是:薩克森公爵想從神聖羅馬帝國獨立出來。於是薩克森公爵慫恿馬丁路德對抗羅馬教庭。在十八世紀以前,宗教與政治一直是無法脫鉤的連體嬰,一直到現在宗教與政治恩仍存在著曖昧的關係.


德國精神.石頭飛射的方向
走過國王的宮殿,後面便是有名的聖母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聯軍炸毀,現在廢墟一堆。德國統一後,德國人便準備要從這廢墟中,把聖母教堂恢復原形。現在建築師研討被炸時,石頭飛射的方向,並把被噴射的石頭分門別類作安排,他們要一塊一塊的把舊教堂恢復。這只有笨人才會作的事。為什麼不重新建一座新的?太沒有經濟價值了。在德國住久的人,都會覺得這土地上的人都很笨。確實如此,這叫德國精神,或許也可稱為愚公精神吧。


學生時代.啤酒屋與餐廳
從這裏走向奧古斯特橋便過易北河,便是德蕾城的新城,雖說新城,卻是陳舊蕭條。因為女兒在這裏念書,我便發一個禮拜的時間,幫她共同整理房間。老房子的遺址與雍態,猶可窺視當年德蕾城歷史的繁榮。然而四十年的社會主義,似乎卻是乏善可陳。新城是學生宿舍的集中區,啤酒屋、餐廳特別多。新興的個體戶,特別友善與勤勞。還有年輕學子的希望與抱負,都寫在自信的笑容上,東德的孩子,都較珍惜得來的不易。我們每天工作完畢,便在啤酒屋、餐廳,喝酒、吃飯。聽聽女兒的日常生活點滴,也聽聽她的讀書計劃。她跟那位同學共作模型,跟那位同學讀書,她的教授如何,他的助教怎樣。去那位同學的家玩,那個同學的父母來看他們。如何申請獎學金,volks dipendium的朋友去哪裡郊遊。我一方面了解孩子的出外生活;另一方面也重溫我年輕時代的學生生活。女兒的現在,我回憶著過去。………….
我想起中學時代,吳壽昌老師性善、性惡不可解的棒頭之喝。感謝笛卡爾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啟蒙,我曾讚歎斯賓諾莎的理性主義,又陷於亞里斯多德存在本質形而上的泥沼。去羅馬、離開羅馬是生命的轉折點,逢萊仙境已至,忽又轉去。我竟掉進70 年代的社會主義旋渦裡,卻又發現公義如此脆弱!唯物唯心?哪種語言可清晰思想?數學還是物理學?真是初犢不畏虎,竟無為名利鑽研。好不容易赫斯給我退場機制,陶淵明給我困倦靈魂歸去來兮。感謝家父留我立錐之地,謝謝妻子的溫暖與照顧。兒孫自有兒孫福,後浪推前浪,生命無止常流。觀自在沒有恐懼,心路來回天上與人間。我沉迷基因與神秘主義的生命中,如此怡我晚年。

江水婉轉 淘盡千古人物
一個大霧天的早晨,女兒陪我與妻子到德蕾城東南面的郊外去旅行,走到盡頭便是捷克邊界,又叫薩克森瑞士Sächsische Schweiz。易北河從這裏翻山越嶺,滾滾山泉,真是山明水秀。我們爬到一個叫Koenigstein的山中城堡,上面有軍事博物錧,軍糧儲室,可以想像這裏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日耳曼人便在這塊土地上騁馳爭霸。薩克森瑞士的山峰崢嶸峻秀,老松恃立在山崖上,臨危迎風,莊嚴又神秘。從山崖往底下望,江水婉轉流緩,念天地之悠悠。那麼長遠,大江依然東去,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想著法蘭克卡爾大帝在這裡屠殺薩克森人;我也想起蘇東坡的流放與被貶:卻對酒杯疑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究,竊祿從來豈有因。

 

船上的晚餐.美妙的藍色
我們由山上峭嶺坐班車到山腳下,然後準備沿著易北河順流回德蕾城,船上的人並不多,我們悠閒的看盡兩岸的奇石異景,山林綿巒,綠草綿延,奇妙的石瀑掛在山崖上。女兒說她跟同學們常來這裏爬山,一個山崖走過一個山崖。由船上兩岸仰觀,星星Wandern人群,像似布偶穿梭於大自然的舞台,在山林間忽隱忽現。讀書、玩山、游水,幻夢也真實,真是幸福的學生年代。兩岸江邊也有人釣魚,也有人騎馬。妻便建議我們在船上用晚餐,美好溫馨的晚餐,燭光幻影,輕聲訴語,是美好的仙境。經過橫跨易北河的藍色吊橋,女兒解說,吊橋原來是塗別種顏色的。後來染料不對,卻奇蹟的變了美妙的藍色,被稱為德蕾城奇景之一。世界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事情,有時想助那人,卻害了那人;有時想害人,卻助了那人。有時讚美人,人卻不高興;有時諷刺罵人,人卻聽了感激你,這是語義學的內涵。倫理學上,也有動機說,有結果說,動機說也好,結果說也好,歷史都付諸東流。兩個多鐘頭的遊船,回到德蕾城己經萬家燈火了。我們又過了一天愉快的天倫之旅。(19.05.98) 2012-8-4修正)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德國簡史
我們知道,耶蘇基督被羅馬總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整個歐洲都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詔書,基督宗教才成為合法宗教,從此基督的教導成為歐洲宗教的主流。羅馬帝國於 375年,分為東羅馬與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首府在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帝國首府在羅馬。日耳曼人在 476年消滅了西羅馬帝國,後來成立了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原為野蠻人,法蘭克王國的國王於 496年也信了耶蘇,也使法蘭克王國成為基督教王國。

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在 800年加冕法蘭克國王查理(德文叫 Karl,英文法文叫Charles),稱為羅馬皇帝。法蘭克王國也成了法蘭克大帝國。法蘭克大帝國開始實行封建,公爵、伯爵制度形成。 818年查理大帝死亡。帝國分為東、中、西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為今日法國雛形;中法蘭克王國今日意大利雛形;東法蘭克王國為今日德國雛形。

東法蘭克王國分有五個公國 Herzog 薩克森 Sachsen (在今日的Dresden德蕾城)、法蘭克Franken (在今日的法蘭克福)、巴伐利亞Bayern (在今日的慕尼黑)、施瓦本 Schwaben (在今日的德國西南部、圖林根Thueringen(在今日的Erfurt)其中薩克森最大。後來普魯士又從薩克森分出來。

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Heinrich I,於 919年取得東法蘭克王國的政權。亨利一世的兒子奧圖一世 Otto I,於962年被教皇加冕,稱為羅馬皇帝。是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Hl.Rom.Reich Dt.),史称第一帝国。其後有政教之爭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丁於1268年親征意大利,結果戰敗,上了斷頭台。於是皇帝的襲位由繼承改為選舉。有選舉權者:科隆大主教、Mainz大主教、Trier大主教、Sachsen諸候、普法次諸侯(Pfalz)、布蘭登諸侯(Brandenburg)諸侯、波希米亞 (Boehmen)國王,是为选侯。後來帝國發展成為:名義上一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七個選舉人十多個大諸侯二百多個小諸侯上千個獨立帝國騎士。他們都有領地他們都是大大小小的邦國。

在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六個公侯中的巴伐利亞公爵中,有一家族叫哈布斯堡伯爵(Habsburg)。因在多瑙河附近,因佔地利的方便,1282年成了奧地利國王,1438年又成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哈布斯堡家族統一下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後來漸成分裂。1517年馬丁路德在薩克森公爵的慫恿下對抗羅馬教庭,發生宗教革命。接著北部普法次諸侯形成新教聯盟。南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公爵形成天主教聯盟。後來兩個聯盟發生了三十年戰爭(1618-1648)

什麼是三十年戰爭?1618年哈布斯堡王朝指定斐迪南 Ferdinand繼任為波希米亞國王。因為斐迪南信天主教,所以波希米亞人反對。於是新教聯盟與天主教聯盟發生三十年戰爭。起初天主教聯盟勝利,巴伐利亞公爵的力量伸到波羅的海。後來法國、瑞典干涉,天主教聯盟戰敗,哈布斯堡王朝失去了德國北部。德意志各邦國獨立主權。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與皇帝只是空名。

三十年戰爭以後,曾經擁有選舉權的布蘭登堡邦國(在柏林),很快便成為普魯士王國。布蘭登堡邦國原來屬於薩克森公國,十三世紀脫離薩克森公國,成擁有德意志神聖羅馬皇帝的選舉權。普魯士的國王弗里德里斯‧威廉(Friedrich Wilhelm 1600-1688)積極發展軍事機構,以軍事建國。他的繼承人弗里德里斯三世(Friedrich III 1688-1713)卻在軍事建國後,積極發展文化。他建立 Halle大學、萊比鍚藝術與布蘭登堡科學學院。弗里德里斯‧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 1713-1740)繼承他的事業。

而大弗里德里斯二世(Friedrich II der Grosse1740-1786)更為德國的啟蒙運動(Aufklaerung)作出了貢獻。1747-1753之間,大王在他有名的波次坦無憂宮 Sanssouci,邀請學界名流,天天舉行他有名的晚宴,比如法國的哲學家伏爾泰,就是他的常客,伏爾泰在無憂宮內,大弗里德里斯二世還為他準備了特定的客房。因為法國的啟蒙運動比德國早一個世紀。依照大弗里德里斯二世的願望,在德國1990年統一後,他的遺體於1991817日被安葬在無憂宮。相對大弗里德里斯二世,他的繼承人弗里德里斯‧威廉二世(1786-1797)、弗里德里斯‧威廉三世(III 1797-1840)就遜色多了。

經過弗里德里斯‧威廉四世(1840-1861)、威廉一世 (1861-1888 Wilhelm I )。俾斯麥在1870以普魯士王國的名義,統一了德國,皇帝為威廉一世,俾斯麥為首相稱為德意志帝國 (Dt.Reich)是为第二帝国以后的希特勒纳粹为第三帝国。第二帝国共有二十二個獨立的君主國、三個自由市、一個直轄區。(19.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