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爛陀寺

第三世紀阿育王

中觀論的龍樹菩薩

唯識論的世親菩薩



愜意生活.如魚得水
週末睡得好遲,天氣有點冷,只有十四度,氤氳空氣,打個太極拳。煮個稀飯來吃如何?院子剪些韭菜,炒個混蛋,配豆腐乳,乾煎鯖魚,看報紙,聽著田園交響曲。想院子裡工作,又毛毛細雨,只好回床鋪看書,蠻舒服的。我讀中期大乘佛學史,時間西元五世紀,到六世紀,約兩百年。看著那爛陀寺輝煌的歷史,那天好好共證菩提。我也幻夢佛學的思想本質,到底是什麼?似有所得,如魚得水。

空色無礙
人類思維的基本陀結構,是陰陽的結構。西方哲學說它是物自體與現象;印度佛學說它是空色。從釋迦牟尼的四聖諦,苦集滅道,苦集是說現象色,滅道是說本體空。三法印:諸行無常說現象色,無法無我由色過渡空,涅槃寂靜說本體空,三法印演繹空色無礙。大乘初期,龍樹菩薩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假名為色,空為本體,中道空色無礙,又是不離空色。世親的唯識論,前六識七識的污染色,第八識(種子識)為本體為空佛學的基本結構,就是空色的辯證,空色無礙便是阿耨三昧三菩提。法輪常轉,大千世界,無止境的演化。

小乘佛學大毗婆沙論講有講色,世親的俱舍輪,把大毗婆沙論過渡到大乘佛學的空,演變依然在色空、現象本體的軌道上,佛學史不離這法輪。初期大乘經典金剛經,就一直繞著空色觀念,不斷重複。妙法蓮華經的無量壽佛,就是空的本體佛法身,佛法身的生命是永遠的。到了中期大乘佛學,有名的大涅槃經,講常樂我淨,脫苦離染,依然講色與空的觀念,回歸空的如來藏。同大乘中期的勝鬘經,講三乘歸一乘,依舊講由色歸空。空色就是物自體與現象界,我們說它,一陰一陽之謂道。為何東西方思想,如此相似的思維架構?因為我們人類有個共同的演化,共同的先驗結構,共同的靈魂,共同的基因,三乘歸一乘。
201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