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l 077

suhl 017a

suhl 023a

 

老殘的知了-大自然目的性.無上正覺的架構-



黎明之神Aurora 愛上troja的王子Tithonus。她把他拐走,並要求宙斯給Tithonus長生不老。Tithonus不會死了。但她卻忘了要求給Tithonus永保青春。後來Tithonus慢慢便老了,慢慢變得好嘮叨。Aurora就把Tithonus變成一隻老蟬知了,Tithonus知了整天的哭泣。

法華宗的水平論述-從我空到法空-
的純粹理性批判(1781),把人的認識分爲感性Aesthetik知性Verstand與理性Vernunft。就是說分爲五官經驗邏輯與形而上學(包括智觀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 。我們可以以五官經驗邏輯的觀點認識自我,認識大千世界。就是說以感性知性的觀點看世界,以有的觀點看世界,以色的觀點看世界,以現象的觀點看世界,那世界便是多采姿的美麗形色世界。我們也可以以形而上的觀點看自我,看世界。就是說以智性智觀的觀點,進入物自體本體。以空的觀點以勝義諦的觀點看婆娑世界,那我是空的,世界是空的,法是空的。

佛教說我有法有是幻相,我空法空是實相;康說我有法有是實相,法空我空是幻相,佛教康的幻相實相,講同樣的事,定義不同罷了,他們並沒有本質的矛盾。空即色,色即空;本體即現象,現象即本體,真空妙有。康認爲我們不能以知性認識物自體,智性也不能認識物自體的內涵。康不能認識的東西(Ding),佛教說它是空性,那空性的內容是什麽?佛學說那是不可說,因爲它是本體,所以不可說。

爲何佛學可以輕易地說空即色,色即空?東方思維如此詩意,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康爲了進入物自體,連接兩岸,發了好多功夫,以判斷力的美感與大自然的目的性(判斷力批判1790),才搭好吊橋。東方思維是智慧詩意的;康思維是邏輯理性的。兩條路都通羅馬。

天臺山智者大師,根據妙法蓮花經,創立天臺法華宗的止觀法門。他不只說空( ),還加上龍樹菩薩的中論;衆因緣生法,我說既是空,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智者大師園融空中假三諦,還連接我與法,所謂一念三千。一念看世界的空假,看自我看世界。從我有開始,把心止於我空,觀想法空法有,便是天臺山一代宗派法華宗的止觀法門。這一切都在論述空色,我法的水平問題。包括般若系列的經典,比如金剛經亦複如是。一切有爲法,如幻似夢,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法華宗的水平的論述,屬於兩個觀點,互補的觀點,沒有那個觀點較優的問題。

ichsein華嚴世界的立體結構
除了水平的論述,佛學還有立體的論述,那便是華嚴經的華嚴世界的結構。華嚴經詩一般的美感文學宗教語言,被杜順和尚整理爲形而上的理性哲學語言。所謂三觀四法界、十玄門,是爲華嚴宗派佛學的理論根據。佛學的立體結構論述,不只存在東方,也存在希臘哲學,那便是柏拉圖的理念世界的理論。它一樣影響西方哲學,一直到今天。在中世紀時代,它被神學家拿來解說上帝的存在。唯物論者費爾巴哈(1804-1872)理念世界只是幻想的理論。但尼采卻說,上帝死亡,我們可成超人,達到理念世界的境界。馬克思相反方向的說,我們要把理念世界的天堂,在人間實現。

柏拉圖認爲我們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世界,只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完美理念世界的分享。柏拉圖用形而上的語言,理性的論述他的理念世界,他沒有像華嚴經那樣詩意般的文學般的想象他的理念世界。柏拉圖是哲學家,不是詩人,不是宗教家。華嚴經就不一樣了,它把它的華嚴世界,象徵性的分成寂滅菩提道場、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普光聖殿。象徵性的毗盧遮那佛、文殊利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來論述十信、十地、十住、十行的修行。象徵性的以善財童子來鼓勵衆生,人人可成佛。

康德的實踐理性,也存在立體的結構。由主觀原則到一般法則,慾望到公義的關系,兩者有可能互補,兩者也可能存在著矛盾。不只是觀點的問題,還存在向上提升的問題,或者也可說較優的問題。這個實踐理性,引導大自然的目的性。

水平與立體互攝的結構
柏拉圖智者大師杜順和尚使用不同的語言,作不同的思維。但他們思維出來的架構,基本上是同樣的。他們都是思想架構上的星光,他們把人類的智慧在哲學大廈上點綴得多采姿。我們問什麽是人類思想架構的樣子呢?我用數學符號爲材料,然後把這哲學大廈思想架構的藍圖畫出來。數學符號多爲變數,就是說每個哲學家都可以給符號不同的定義,然後作不同的推論,推論的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是矛盾,但思想架構是相同的。
在這個大廈的系統裏,我們允許矛盾的存在。數學與邏輯學家Kurt Gödel(1906-1978)說:如果封閉的邏輯系統是無矛盾的,那它就是不完整的。(Geschlossene logische Systeme sind entweder unvollständig oder in sich widersprüchlich)。完整的體系必然是不簡單,即互補與矛盾的。我們也瞭解解構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他們反對思想架構的想法,我們在架構裏,接受這種矛盾的想法思想是開放的,無限的,互補,又允許矛盾存在的架構,它便是陰陽學。

陰陽學本身不是一套哲學理論,它只是勾畫出人類思想的架構,它猶如如來佛的手掌。人無論如何思想,都不會跳出這個先驗架構。它的好處叫人不會困惑在衆多的思想迷糊障裏,它叫人面對思想家的無數思想,了若指掌,糧糠分明。然後由此融會貫通再創新,它不是一潭思想死水。它使人的思想日日新,又日新。
(2009-01-09)
2012-7-1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