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欲世界的多次元結構

現象學的結構
胡賽爾(1859-1938)是現象學的創始人,他為處理當時歐洲的學術危機,而提出現象學的方法.他把哲學裡最困難的種種問題都存而不論(
Reduktion),不去討論它,然後提出意向性(Intentionalitaet)的方法.在意向性上面連接意識者(noesis)與意識內容(noema).然後再推向超越(tranzendentale)的意向性,即進入物自體(Ding in sich).最後建立他的建構(Konstitution)理論,胡賽爾到了晚年極力在建構理論上用心.為甚麼他會如此專心建構理論呢?他認為那是人精神的先驗(transzendentale )結構,是人類最穩固的精神結構.人有先驗的邏輯能力,他處理人思想的正確性,即邏輯學.胡賽爾試著把這先驗的邏輯學,擴充到所有精神範疇,即他的哲學建構,物質界的構成與精神宇宙的構成.胡賽爾的用心是良苦,也是遠見的.當我們碰到任何思想問題,我們都可以把它約化到這個先驗的結構上面來.
然而他的意向性方法
,把意識者(noesis)與意識內容(noema)連接在一起,試圖取消歐洲哲學古典的主客二分法,卻也糢糊了康德哲學的清晰性.要了解人的先驗結構,從康德的先驗哲學著手,再導向胡賽爾的現象學,應是穩健可行之路,現在我們談康德的先驗結構.

精神內涵
現象
與本體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1781)這本書中,把世界分為現象 Phaenomema 與本體 Moumena.現象就是經過人的感官與邏輯而認識的世界,比如我目前所看到的花草與房子,或者我思維的內容,都屬現象.它是Ding an sich ,意思是透過感官與邏輯而認識的東西,但它不是事務的本身,它是東西本身與感官與邏輯的互攝的結果,我們意譯它為陽.東西的本身稱為本體,本體是沒有感官與邏輯參與的世界,它是Ding in sich,意思它是自我本身,它是現象的否定,本體來自人智慧 intellktuelle 觀點的取得 ,它是被隱藏的,我們意譯它為陰.舉例:我前面有一朵花,它是紅色的,我認識到的是花的現象.但我如果不用感官認識它,花原來是什麼呢?意思是它的本體是什麼呢?沒有感官的參與,我們是不能認識花的本體的,當有了感官的參與,我們認識的只是本體的現象,本體這東西,我們人是本質不能認識的.

現象的層次.依照純粹理性批判這本書的脈絡,現象,也就是陽.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三個層次:自然科學、形而上學、宗教.自然科學是可認識,又可證實的知識,比如氫加氧變成水,是可實驗證明的.形而上學是可認識,但是不能證實的觀點,比如老子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這是很高的東方智慧,但這樣的命題是不能證實的,不能屢試不爽最後宗教指向本體,是不能認識也不能證實的信仰.宗教信仰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東西,它引導我們趨向本體,服人的傲慢之心,在這世界上,有些是我們人本質不能認識的東西.對於不能認識也不能證實的宗教信仰,現代文明人都會給予尊重.

本體的元素.在本體,即陰.康德用實踐理性批判(1788
)來分析它.它的討論內涵就是道德,或說是倫理.實踐理性有兩個基本的觀念,即主觀原則 subj. Maximen 與客觀實踐法則obj.praktische Gesetze.用我們簡單的話說,就是欲望與良心.而道德就是:時時刻刻使欲望服從良心.用康德的話說就是:道德法則 Moralische Gesetz,就是你的意志,時時刻刻,使主觀原則合乎客觀實踐法則.Handel so, dass die Maxime deines Willens jedeszeit zugleich als Prinzip einer allgemeinen Gesetzgebung gelten koenne良心來自本體,是陰,又散發實踐理性,有一定規律,具有陽的光芒,所以我們說良心是陰中之.欲望是由本體升上來的,是陰,是毫無規律可循的,我們無法捉摸它.它時時與具體的現象連接一起,現象是陽.所以我們說,欲望為陽中之陰,相對於良心陰中之

美的地位.依照康德講法,在知識的認識(真),與
道德的
實踐(善)之間,有一道不可超越的鴻溝,康德在這鴻溝上建了一座橋,它便是大自然的目的性.其中包括了美感,康德寫了判斷力批判(1790)來說明他的美學.康德認為,美感有自然之美(比如自然界美麗的風景或美麗的女人),與壯麗之美(比如教堂的莊嚴或悲壯的悲劇)筆者認為愛情也是屬於人的一種美感,它來回自然之美壯麗之美之間,也徘徊欲望與道德之間,美感連接現象與本體.我們底下將討論愛情、欲望與道德的互補與矛盾關係.當然它是在真善美的的架構上解說的,也就是說在康德對人精神內涵的分類架構下進行的.

香冷的街道
我讀過日本小說家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它描繪都會男女的愛戀故事.最近又讀渡邊淳一的
紫丁香冷的街道,它描寫有家室的植物研究員有津京介,愛上了年輕的寡婦宗宮佐衣子.經過一年的感性浪漫愛情歲月,多次的紫丁香道約會,佐衣子懷了孕.明知道這早晚會發生的,現在發生了.如何面對未來新生命與現實的社會呢?一開始有津希望佐衣子自作決定.最後,佐衣子接受了有津的意願,墮了胎.但當愛情結晶,新生生命頓時消失時,佐衣子感到無限的淒涼,一時改變了她對愛情的詮釋.她選擇了離開有津.於是浪漫與愛情便結束了,佐衣子開始追求新的平淡婚姻生活.而有津京介呢..我把這故事告訴我的好友dolce,她跟我說,這是個現代都會男女的愛戀故事,它不同與相似羅密歐茱麗葉的愛情故事.

羅密歐茱麗葉
羅密歐茱麗葉的愛情故事,
有津佐衣子的都會男女愛戀故事,有甚麼本質上的分別呢?羅密歐茱麗葉的愛情受到家庭的阻擾,家人的反對是古典愛情故事的標準模式.有津佐衣子的愛戀故事有同樣的困擾,有津的愛戀如何面對他的家人呢?他的妻子呢?除非他採取離婚.羅密歐茱麗葉愛情故事,有津佐衣子的愛戀故事,有同樣外在家庭的阻擾.然而有津佐衣子的愛戀故事,羅密歐茱麗葉愛情故事,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點.那就是有津佐衣子的愛戀故事,有著道德的問題,而羅密歐茱麗葉的愛情故事,並沒有道德的負擔.只要羅密歐茱麗葉衝破家人的阻擾,他們的愛情故事,便是完美的.有津即使離了婚佐衣子結婚,他還是存在著道德的點,是這樣子嗎?現在我們來說說愛情婚姻與道德的關係.

愛情道德與婚姻
愛情、道德是人精神內在的東西,而婚姻是外在的習俗或法律.我們前面說過,
愛情是一種美感,它來回自然之美壯麗之美之間,也徘徊欲望與道德之間,美感連接現象與本體
愛情與美感.美感有自然之美(比如美麗的風景或美麗少女),與壯麗之美(比如悲壯的悲劇或成熟魅力的女人).美麗的女人與魅力的女人都是愛情的主人,美麗少女是自然美感的現象化,魅力女人是壯麗之美的形象化,舉手投足都是魅力之美.一個女人的愛情,隨著年齡來回自然之美壯麗之美之間,另一個愛情的帶動者男人也是如此.哥德的浮士德以瑪格利特代表了少女的自然之美;以海倫象徵魅力女人的壯麗之美.

愛情與道德.愛情與道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他們可以連在一起,也不一定會連在一起.道德的兩個基本元素是欲望與良心,當愛情與欲望連在一起的時候,愛情便能夠落實在現象界,愛情才成轉動得有生命,不至於成為空幻的所謂柏拉圖愛情.然而愛情與欲望的連接,並不是必然的.當愛情與道德連在一起的時候,愛情才能過渡到本體,成為完美.沒有道德的愛情是不完美的,它使你不安.但愛情與道德連接也不是必然的,渡邊淳一的失樂園、紫丁香冷的街道,都屬這類沒有連接的愛情,但它還是愛情.愛情美感的一種,它連接欲望與道德,連接道德的本體,也連接現象中的欲望.

愛情與婚姻.愛情除了連接現象中的欲望,也連接現象中的習俗,那便是婚姻.然而愛情與婚姻的連接也不是必然的,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範疇,有的愛情並沒有婚姻,有的婚姻並沒有愛情愛情是沒有目的的,婚姻是有目的的.當你把愛情與婚姻連接起來,那便是習俗中認為的理想狀態.


愛欲世界的多次元結構
說過
渡邊淳一的都會男女愛欲dolce跟我介紹另一片電影,法國中校的女人.它是英國名小說家 John Fowles 的傑作, 捷克出生的導演 Karel Reisz 把它拍成了電影.男女主角為 Jeremy Irons Meryl Streep.它描寫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位神秘女子莎拉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莎拉站在英倫海濱,眺望無際的海洋.根據英國漁夫的說法,她在等待一位法國中校.事實她並沒有在等待甚麼,她只是一位自由主義者,有強烈的自主個性,也不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有一天來了一位貴族查爾斯,他原有一位極為富有,而將結婚的未婚妻蒂娜.當貴族查爾斯看到莎拉,查爾斯便為莎拉所吸引.他們開始了戀情,然而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如此的差異.莎拉如此自由主義,查爾斯如此貴族保守,最後是無法結合的.原作者的小說有兩個結尾,一個是查爾斯寬恕了莎拉對他的傷害;另一個是查爾斯離開了,因為他不能接受這個女人的獨立人格,也不接受她的同居但不結婚的觀念.

導演在改編成為電影時,
很巧妙地將兩個結尾都用上了.於是電影變成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維多利亞時代的莎拉,與保守貴族查爾斯的戀愛故事,保守的查爾斯與自由主義的莎拉,無法結合,然而查爾斯也寬恕了莎拉對他的傷害.電影的第一個故事,也就是小說的第一種結尾,莎拉、查爾斯之間的二元一次的戀愛故事.如果加上蒂娜,那就是三元一次的戀愛故事,三個人在一維空間的故事

電影中的第二個故事,是演莎拉的安娜,與演查爾斯的麥可之間的曖昧戀情,安娜與麥可都是現代人,他們在處理愛情,迥異於維多利亞時代,當他們不能結合,麥可明快的選擇了離開.整個電影是兩個故事,四個主角,一個人演兩個色,演的是戲中戲,兩層結構,是四元二次的愛情故事.

當演安娜的
Meryl Streep ,與演麥可的Jeremy Irons 離開影棚,回到家.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男女主角兩個人,在三個不同的結構空間,演六個角色,我們說它是六元三次的愛情故事.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空間與時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人演一元一次的色,有的人演多元多次的角色.

真假.互補與矛盾
邏輯學是處理思想的正確與錯誤,它並不處裡事務的真與假,真與假由物理學來處理.結構理論首先是處理思維的結構,比如康德的先驗結構,主要也不處理事務的真與假.然而到了胡賽爾現象學的結構理論,它在
超越意向性的線索上 Leitfaden,互攝意識者(noesis)與意識內容(noema),除了處理思維結構,也指向事務的真假了.

分離的系統.現在我們問上面電影的六元三次愛情故事,那個故事才是真實的.依照物理學的方法,描寫事務的真假,必先有座標系.我們可以把上面電影的故事分為三個獨立的系統,而三個系統各有自己的座標系,分別為
莎拉、安娜Meryl Streep 的系統與座標系,而每個系統都是真實的.以Meryl Streep座標系的系統,Meryl Streep是真實的,莎拉與安娜是假的.安娜座標系的系統,安娜是真實的,莎拉是假的,Meryl Streep是沒有意義的.莎拉座標系的系統,莎拉是真實的,安娜Meryl Streep是沒有意義的.三個系統是獨立的,彼此沒有矛盾,當三個系統不是獨立的,彼此就有了矛盾,我們後面再說.在現實裡,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多分離系統的例子,從時間上說,比如在公司裡的經理座標系,與在家裡的先生座標系,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各有不同角色.從空間上說,道德的座標系與美感(內涵愛情) 的座標系,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只要不綜合一起,他們之間是獨立系統,彼此是沒有矛盾的.

串聯的系統.我們也可把上面的獨立系統,統一在一個系統裡.方式可以是串聯的,也可以是並聯的.我們首先談串聯,比如上面說的
莎拉、安娜Meryl Streep系統,它們在故事裡是三層次的結構,以Meryl Streep座標系Meryl Streep是真實的,莎拉、安娜只是虛構的故事.只要不混亂角色,就是說在一個系統裡,不要有兩個座標系,就不會有矛盾.

並聯的系統.
如果
在一個系統裡,有兩個座標系,它們之間有是矛盾的,有時是互補的.先說互補的,回教的男子娶大小老婆,是兩個或多個座標系,大小老婆和平相處,便是一個並聯的系統,它是互補的.婚姻的座標系與婚外情的座標系,綜合成一體系,他們之間有可能是互補的,也可能是矛盾的.一般說來它是矛盾的,但並不必然.

真實的世界充滿了互補與矛盾,真實是本體的流露,它顯露了生命力,有時還雜亂無章.相對於本體流露的真實,理性是有規律的,理性結構只是對現象的規劃,顯得蒼白而無力,但為了解說世界,我們又不能或缺理性與結構,邏輯與結構是必要的真實相對於邏輯結構是互補,胡賽爾最大的使命便是統合真實與結構.( 200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