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波茨坦無憂宮

風車的故事.法律的信念
2011-6-23我們由萊比錫來柏林,昨晚住柏林,第二天早上我們坐S7去波茨坦,再換公車來到無憂宮。首先映入眼臉的是無憂宮外面的一座風車磨坊,它便是鼎鼎有名的德意志法律信念紀念碑,每年吸引著無數德國法律學生來此膜拜,它的歷史故事是這樣的:德意志帝國皇帝在波茨坦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名叫無憂宮。有一次這位皇帝登上無憂宮遠眺美景,視線卻被緊挨宮殿的一座磨坊擋住了。他想以一種公道的方式來解決,於是派人前去與磨坊主協商,希望能夠買下這座磨坊。豈料磨坊主約翰.威廉.格勒文尼茨(Johann Wilhelm Grävenitz)一點不賞臉,他一口拒絕了皇帝的請求,理由竟然是:磨坊是祖輩留下的,不想賣!
皇帝龍顏震怒,立即派警員把磨坊給拆了。第二天,約翰把皇帝告上了地方法庭。判決結果是:皇帝擅用王權,拆毀由私人擁有的房屋,違犯了帝國憲法第79條第6款應立即重建一座磨坊,並賠償損失費150塔勒。皇帝貴為一國之君,拿到判決書也只好遵照執行。約翰此後並沒有被遣送拘留,也不擔心什麼打擊報復,秋後算帳,他天天心安理得地磨他的麵粉。
數十年後皇帝和磨坊主相繼去世,磨坊主的兒子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他就寫信給新皇帝,自願將磨坊出售給他。他覺得皇宮肯定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給行宮以開闊的視野,又可銷毀故皇帝在世時,官司失敗的物證。皇帝接到信後,感慨萬千。便親筆回信:可愛的鄰人,我怎麼忍心讓你丟掉這份產業?你應當竭力保住這份產業,並傳之子孫,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權之下。這件事與我們國家關係極大,這座磨坊應當長期保留下來,以作為我們國家司法裁判公正的紀念。你現在很困難,我十分同情,今贈給你6000塔勒,請務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話,就算是我借給你的,解決一時之急。你的鄰居威廉二世。歷經了多少代統治者,到現在,那個磨坊像紀念碑一樣屹立在德國土地上,它代表了一個民族對法律的信念。。。

法律相對的兩面性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好像非常的感動,對普魯士對法律執著的尊敬。我想利用這個機會,來探討法律在人文中的地位。還是從康德的實踐理性說起,我們人心中有倫理的兩個元素,即慾望與良心。人有自由意志選擇,慾望服從良心,或者慾望違反良心,前者稱為道德,後者稱為違法道德。當有人違法道德時,我們的社會是無法道德說項的,於是人的演化就發展出習俗與法律,來規範人的行為。這個法律是後天發展出來的,是一種維持社會安定的工具。法律不是先驗的,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種工具。而這種工具也會被當權者,拿來為自己的政權服務,於是法律就成了正負的兩面性。這個兩面性,不只服務政權,也服務特定的人們。這時法律失去了原有的公正性,法律變成維護特權的工具。法律與民主都需發展,使其盡量完滿。不過我們也不要對法律與民主,過分的迷信。法律與民主只是相對的,只有道德才有絕對的善惡。康德說:我頭上的多星天空,我心中的道德法則(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


和風吹拂.心曠神怡
我們從後門進入普魯士波茨坦無憂宮,我不想再重覆它,只把好多年前的遊記放在這裡:
憂宮原名為法文 Sanssouci,意思是沒有憂愁痛苦。普魯士國王在窮兵黷武以後,可能也發現國王弗里德里斯威廉,過去只識軍旅,廣徵稅收,確實略輸文采。於是他的兒子弗里德里斯三世便興建私人宮宅無憂宮,到了他的孫子大弗里德里斯二世時代,宮殿大略已建成。無憂宮屋頂中間是金色圓頂,宮殿石頭牆上,裝飾著無數的Dionysus酒神狂女,這說明了這是一座以感性柔性為構思的宮殿。無憂宮居高臨下,順著大院子,便是六層的人造梯田,在梯田上便是綠油油的葡萄園,最底部當然是噴泉了,和風吹來,水沫紛飛,這兒便是人間仙境了。前幾天德國柯爾總理、Herzog總統,便在這兒歡迎柯林頓總統,德國人感謝美國人,五十年前,在柏林被封鎖時,開闢了空中走廊。我們沿著葡萄園順階而下,陽光普照、和風吹拂,真是心曠神怡。

酒神與太陽神 .創作的泉源
誰是Dionysus酒神呢?她是相對於光明理性的太陽阿波羅神,而葡萄酒神主感性、多采多姿的人生,她是豐碩生命的主保。尼采說我們藝術的創造有兩個泉源:理性的太陽神與感性的酒神,兩神相會,激起文藝的火花。在陰陽學裏頭,我們也說: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有兩個元素,一個是太陽神;一個是酒神。兩者相接,產生交流。過份的理性,高處不勝寒;過份的感性,貪欲墜落。一般人應該讓兩者平衡,在真誠的心中,讓道流常轉,活水常流,產生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觀自在。這並不什麼大理論,康德也曾經說過:使主觀原則合乎客觀法則。(Handel sodass die Maxime deines Willens jedeszeit zugleich als Prinzip einer allgemeinen Gesetzgebung gelten koenne.)主觀原則可理解為感性;客觀法則可理解為理性。依照康德講法:感性要服從理性。在實踐中這並不是容易的,我們求其次:在每個時刻,找到平衡點。

無憂宮的客人.不愛熱鬧的思想家
康德1721年生於東普魯士的 Koenigsberg 1804年死於Koenigsberg 故鄉。他的一生正值大弗里德里斯二世(1740-1786)時代。我們說過 1747 -1753年之間,大王在他有名的無憂宮 Sanssouci,邀請學界名流,天天舉行他有名的晚宴,比如法國的哲學家伏爾泰,就是他的常客,伏爾泰在無憂宮內,大弗里德里斯二世還為他準備了特定的客房。東普魯士哲學家康德,為什麼不曾是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斯威廉二世無憂宮的客人呢?康德不是大哲學家嗎?無可懷疑的,東普魯士哲學家康德的哲學,在人類哲學史上是顛峰造極的。誰還在在乎他是不是無憂宮的客人?康德不是一個愛趕熱鬧的思想家



寒酸的墓園
德國好像沒有國父這個字,我是類比的用法。德國第一個普魯士皇帝叫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他為德意志的統一打下了基礎。他的墓園真寒酸,就在無憂宮的左前方,其實只是一塊墓碑,德國人真節省。上面寫著:Friedrich der Große。我們來到這裡參觀時,墓碑上面放著幾顆馬玲薯,應該是遊客懷念腓特烈皇帝引進這食物,解決了貧困德意志的糧食問題。.
我解釋一下日耳曼、德意志、普魯士的區分:日耳曼指的一個民族,即今日住在德國這土地上的主要民族,他們有共同的語文。1871年這個共同語文的民族,統一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叫德意志。它的國家叫德意志國,我們稱它為德國。德國原來是實行封建制度,原有幾個重要的王國,如薩克森 Sachsen (在今日的Dresden德蕾城)、法蘭克Franken (在今日的法蘭克福)、巴伐利亞Bayern (在今日的慕尼黑)、施瓦本 Schwaben (在今日的德國西南部、圖林根Thüringen(在今日的Erfurt)。其中薩克森最大,後來普魯士又從薩克森分出來,普魯士在1871統一了德意志。(2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