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與泛神

唯一的神

基督宗教、伊斯蘭教都屬於一神教,基督宗教的神叫耶和華,伊斯蘭教的神叫阿拉。耶和華與阿拉有什麼分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的本身,是不能言喻的,名子只是為了給人們方便而已。然而人類卻為了執著名相,叫耶和華或阿拉,而大動干戈,多少世紀來,為了執著神的名子,而戰火不息。如果人類能夠在名相之後,在耶和華或阿拉的名子後面,找出神的共同真實意義,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和平,就有了希望。

耶蘇是誰?

基督宗教、伊斯蘭教還有一個教義上的大分別,就是三位一體的理論,這是伊斯蘭教積極反對的。三位一體的根本源頭在於:誰是耶蘇基督?伊斯蘭教認為耶蘇只是先知,只是人。耶蘇是神嗎?不只伊斯蘭教反對,在基督宗教內,也頗有爭議。天主教的官方說法:耶蘇是神。伊斯蘭教與天主教的看法,是兩個極端。但這對我們來說,耶蘇到底是人?還是神?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或許我們可以借鏡佛教的術語,來了解耶蘇的人神矛盾。

耶蘇的三諦

由俗諦的觀點來說,耶蘇是人。由勝義諦的觀點來說,耶蘇是神。由中觀的觀點來說,耶蘇是人也是神。就是說,由科學的觀點來說,耶蘇是人。由信仰的觀點來說,耶蘇是神。由又科學又信仰的觀點來說,耶蘇是人也是神。由此可見,當我們站在不同的執著點看耶蘇,耶蘇便有不同的形相。人只能由不同的座標系來了解世界,所以佛教有法有、法空、空中妙有的理論。耶蘇也有是人、是神、是人又是神的看法。佛學理論自由發展,所以最後發展成空中妙有的理論。基督宗教有基督教會的權威,神學理論最後只能為教會服務:耶蘇是神。只有耶蘇是神,基督教會才有意義。

三位一體

當我們由俗諦,即科學的立場,認為耶蘇是人,那麼三位一體的理論,便是錯誤的,這是伊斯蘭教對耶蘇的看法。當我們由信仰的立場,認為耶蘇是神,那麼三位一體的理論,便是正確的,這是天主教的看法。當我們認為耶蘇是人又是神,這是第四世紀亞力山大城亞流神父的主張,於是便產生了人神混淆的後果。為了耶蘇是人還是神的問題,為了批判亞流神父的主張,當年教會還在今日的土耳其境內開了大公會議,最後官定:耶蘇是神。三位一體的理論步步維艱,充滿著困惑,不像佛學一佛三身的理論,圓融無比。

共通與差異

佛教也有一個“一佛三身”的理論,即法身、應身、報身。三位一體,即聖父、聖子、聖神。兩個理論有共通點,也有根本差異的地方。先談談根本的差異,再談共通處。

成佛與成神

現在我們來談談:三位一體與一佛三身的根本不同點。三位一體必先克服的問題是:耶蘇必先是神,這是三位一體的先決條件。因為三位一體,指的只是神,只有基督宗教的神才需三位一體。人並不必三位一體的理論,人與神是不同的。而一佛三身並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特權。一佛三身並沒有:釋迦牟尼佛是人還是佛的問題。很清楚的,釋迦牟尼佛是人也是佛。一佛三身指的是每個人,人人是人,人人也都可以成佛。基督宗教為什麼不能說:人人都可成神呢?因為神創造了天地,只能神能創造天地,人不能創造天地。人與神是絕對不一樣的,而佛與人是一回事。神創造天地成了一神論的指標。神真的創造了天地嗎?

神創造天地

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神,都是創造天地的神。佛教的佛並不能創造天地,佛教認為無始以來,天地便存在。由科學的理論,大自然是怎麼開始的?大約在一百五十億年前,宇宙是一個體積極小,密度極大的圓球,它幾乎沒有任何變動,就是說它的時間近於永恆。我們想像它:這個圓球,體積極小,密度極大,時間近於永恆。因為時間近於永恆,幾乎沒有變動,所以我們也就不用再問:這個圓球以前是什麼?因為時間近於永恆,幾乎沒有變動的狀態並沒有“以前”。這種狀態用愛恩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來解說便是:空間極小;時間極大;密度極大的狀態。這便是宇宙開始前的狀態。這個圓球因為密度極大,於是內部便因互相擠壓,而產生一股能量。因為這股能量,“有一天”圓球忽然爆炸了。這便是宇宙的開始,這個爆炸火球,一方面便慢慢冷卻,產生星球。另一方面以極大的速度擴張膨脹,今日的宇宙還在繼續膨脹。以上這種理論,便是物理學家們沒有爭議的:宇宙開始的理論。由今日的科學知識,神創造天地的說法,是畫蛇添足的說法。神與天地是互攝的,這樣的說法,更合事實。

全能的神

如果神不曾造天地,神就不是全能的,而全能的神,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觀念。沒有一個全能的神,能夠製造一個石頭,而這個石頭又是自己拿不起的。全能只是一種古代民族對神感性的讚美語言。如果神不是全能的,那麼:1)神就不是唯一的、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那麼泛神的觀念便有可能便產生了。2)神不是絕對全能的,但還是唯一的,神與天地是互攝的,神與天地是水乳交融的。我們現在說一神與泛神的關係。

一神與泛神

神是一個最沒有規範的概念,它的本身,本來就沒有辦法用語言來規範它。雖然神的概念這麼偉大,但人類還是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規範它。

泛神論者看到石頭、花草、星星、流水、偉人便開始崇拜了。我們說民間信仰者是泛神論者。

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說:神是唯一的,很明顯這是一神論者。然而我們卻也聽過方濟各讚美星星,讚美鳥兒,讚美花草。德雷莎修女說:在每個人身上,我看到了耶蘇基督。既然一神,怎麼又在每個人身上,看到了耶蘇基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神論以天上作座標系,一切皆來自一神,星星、鳥兒、花草、每個人只在榮耀神的大能,人只能崇拜天上的一神。泛神以人間的點點滴滴作座標系,然後一切回歸天上,一切都是天上神的化身,一切都是神,一切都應崇拜。

華嚴宗的泛與一

華嚴宗杜順和尚在理事無礙中說:顯隱一異,無障無礙。意思是說:看到了一,便想到了多,一與泛是無礙的。他在真空觀中又說:會色歸空,明空即色。意思是說:要明白所有色相都回歸空。要明白空,便是色。一與泛,只是看問題,立足點不同而已。一神論與泛神論,只是執著點不同而已。人永遠沒有辦法離開執著點看問題,沒有辦法站在對方的立足點想問題,一神論與泛神論的爭執永遠不能止休。

現實意義

一神還是泛神?如果從現實的意義看來,一神論者較具凝聚力,耶和華神把以色列民族凝聚了起來;阿拉神把阿拉伯人凝聚了起來。一神論者,因為凝聚力強,於是戰無不勝。兩個凝聚力強的宗教碰在一起,又如何呢?那便是戰火不息,生民塗炭。歷史的以色列、阿拉伯便是為例。泛神論相對說來,比較不具凝聚力,就像多元的民主社會,社會充滿了罪惡與錯誤,然而人性也得到充份的發展。多元的民主社會,從現實的意義看來,表面上沒有專制社會那麼強而有力,然而卻是南方之強,它是人性的潮流。那一神與泛神之間的關係又應該如何呢?當然那只有靠彼此的互相包容了,即宗教自由。最後我們來看看三位一體與一佛三身的共通性。

本性與神

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都認為:人類有一個永遠不會死亡的靈魂。釋迦牟尼認為,這種想法只是人類的幻相,自我的靈魂,是不可能永遠不死的。正如自我的肉體,也不可能永遠存在。能夠永遠存在的,只有人的無我。那什麼又是無我呢?佛學說:無我就是本性,而本性是唯一的,每個人的本性都相同。又說:人只要了悟本性,便能夠如來神力,而來回於不同的國土之間,成無量壽佛。而且無量壽佛的佛法身(聖父)化作佛應身(聖子)、佛報身(聖神),智慧(信)入彼岸,慈悲(愛)返人間。這樣說來,這佛的本性,不就是基督宗教所說的神嗎?而且基督宗教也說,要得永生,必在神之內。原來永久生命便是屏棄自我(如耶蘇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悟無我本性(與聖父合一)。現在我們又進一步來說明耶蘇基督的無我。

十字架的意義

耶蘇到底是神?還是人?這個問題雖然引起了神學的爭執,然而正因為這爭執,也啟示了我們:十字架上耶蘇基督復活的意義。耶蘇基督是人子,跟你我一樣,有自我、有肉體、有痛苦。他被釘在十字架上,自我、肉體、痛苦被釘死了。一個嶄新的無我復活了(本性出現了),這時候便有了永生。這便是佛教所說的無量壽佛,也是耶蘇基督從十字架上復活的啟示意義。就這點而言,佛教、基督宗教的根本意義是沒有差異的,只是異曲,卻是同工。

即是人又是神

佛教藉著人性,找到佛性(本性、空性)。基督宗教藉著耶蘇基督,從人認識神,耶蘇基督即是人又是神。然而聖父(佛法身)是聖子耶蘇(化身)的源頭,聖父(佛法身)是三位一體的總根源,三位一體即三位,又圓融為一,彼此之間周流而不殆。這便是基督宗教三位一體的意義。伊斯蘭教反對三位一體,直接面對創造者,沒有人神的混淆,然而卻也因此,我們無法了解神救贖的意義,耶蘇基督帶來了救贖的意義,神在人內,人的救贖是可能的,從自我死亡到無我復活是可能的。找到佛性(本性、空性)確實不是幻夢。

自我與無我

每個人都具有人性,也具有神的恩寵,就是說即是自我,又是無我。由此岸、由染來說是自我,由彼岸、由淨來說是無我。佛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的信仰,無非都是在解決自我與無我的隔閡。回歸本性,回歸伊甸園原來的純淨,而使有限的生命,再度回歸永生的意義。

宗教與人文

一神論講神造天地,是畫蛇添足,耶蘇基督帶來愛,使人類有了希望。佛教講慈悲,使矛盾化為圓融。泛神論者立地而拜,心就踏實了。中國哲學不講一也不講泛,也不說神與佛。只談道,一陰一陽之謂道,人當贊天地之化育,周而不殆。中國不談宗教,只說人文。宗教與人文的關係又如何呢?宗教與人文並沒有矛盾,沒有衝突,宗教與人文是互補的。這是陰陽學的主張。

(28.Feb.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