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浪漫主義文化之旅 |
Der Wanderer |
冰山 |
烈士的墳墓 |
火燒新布蘭登堡 |
德國浪漫主義
感性與理性的交融
文藝復興後,十六七世紀,藝術發展,漸漸離開古典規矩,像似變形的珍珠,這便是巴洛克Barock藝術之風。十八世紀,王室在宮殿裡,又覺得巴洛克太單調了,於是漸趨奢侈浮華,它穿著美麗的外裳,這便是十八世紀的洛克克Rococo。洛克克真的極為華麗,但它卻似乎又缺乏什麼?靈魂?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便是對洛克克,復古靈魂的反芻。十八世紀的新古典主義結束後,才真正進入現代,它便是十九世紀的印象派Impressionismus,它的代表人物:莫奈、雷諾、Degas。接著才是現代的表現主義,詮釋內在的心靈。
感性飄逸.理性啟蒙
在新古典主義復辟的同時,在德國發展了與新古典主義平行的浪漫主義,它們的精神文化,都是理性與感性的交融。德國的浪漫主義,以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為代表。Friedrich的畫以流浪者Der Wanderer為最出名。Der Wanderer是漢堡美術館的鎮館之寶,2013-10-13我們來自台灣的朋友,在陳以書的指引下,參觀漢堡美術館,我們做了一個浪漫主義的文化之旅。Friedrich的浪漫主義,感性飄逸豪放,但它又建立在德國理性的堅實上,德國永遠無法逃脫,理性啟蒙的民族性。陳以書舉Der Wanderer為例,流浪者面對飄逸雲海,浪漫豪放,但腳踏岩石,結構層次分明。
Greifswald.Dresden
我們再看Friedrich其他的畫,汪洋中的船隻、山丘景色、吹亂的田園、德雷斯登的山谷。曠闊浪漫的大自然,又深藏著大自然的規律。陳以書解釋說,Friedrich是虔誠的基督徒,在無際的天空裡,漂浮著神秘的淡雲,宗教情操油然而生,都是感性與理性的交融。Friedrich在Greifswald出生,在Dresden 生活。我兒子在Greifswald念過書,我喜歡Greifswald的沙灘。我女兒在Dresden念過書,我喜歡Dresden的山林。我也喜愛Friedrich即浪漫豪放,又理性啟蒙的德國精神。據說他的Der Wanderer背景是取材Dresden的Sächsische
Schweiz。我玩過Sächsische Schweiz,真的蠻像的。今天的文化之旅,收穫蠻多的,我們不只欣賞Friedrich的浪漫主義。我們也參觀不同階段的美術史,我在漢堡住那麼久,卻第一次來美術館,真不好意思。結束參觀後,我們台灣代表處的處長,請大夥喝咖啡,隨便聊到他的外館工作,他蠻用心的,在為台灣做宣傳,是位難得的好處長,我們當然也謝謝他的咖啡。等下我放一段我的Dresden遊記,作為本文的結束。
2013-10-13
|
|
|
|
汪洋中的船隻 |
山丘景色 |
吹亂的田園 |
德雷斯登的山谷 |
江水婉轉 .淘盡千古人物
一個大霧天的早晨,女兒陪我與妻子到德蕾城東南面的郊外去旅行,走到盡頭便是捷克邊界,又叫薩克森瑞士Sächsische Schweiz。易北河從這裏翻山越嶺,滾滾山泉,真是山明水秀。我們爬到一個叫Koenigstein的山中城堡,上面有軍事博物錧,軍糧儲室,可以想像這裏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日耳曼人便在這塊土地上騁馳爭霸。薩克森瑞士的山峰崢嶸峻秀,老松恃立在山崖上,臨危迎風,莊嚴又神秘。從山崖往底下望,江水婉轉流緩,念天地之悠悠。那麼長遠,大江依然東去,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想著法蘭克卡爾大帝在這裡屠殺薩克森人;我也想起蘇東坡的流放與被貶:卻對酒杯疑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究,竊祿從來豈有因。
船上的晚餐.美妙的藍色
我們由山上峭嶺坐班車到山腳下,然後準備沿著易北河順流回德蕾城,船上的人並不多,我們悠閒的看盡兩岸的奇石異景,山林綿巒,綠草綿延,奇妙的石瀑掛在山崖上。女兒說她跟同學們常來這裏爬山,一個山崖走過一個山崖。由船上兩岸仰觀,星星Wandern人群,像似布偶穿梭於大自然的舞台,在山林間忽隱忽現。讀書、玩山、游水,幻夢也真實,真是幸福的學生年代。兩岸江邊也有人釣魚,也有人騎馬。妻便建議我們在船上用晚餐,美好溫馨的晚餐,燭光幻影,輕聲訴語,是美好的仙境。經過橫跨易北河的藍色吊橋,女兒解說,吊橋原來是塗別種顏色的。後來染料不對,卻奇蹟的變了美妙的藍色,被稱為德蕾城奇景之一。世界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事情,有時想助那人,卻害了那人;有時想害人,卻助了那人。有時讚美人,人卻不高興;有時諷刺罵人,人卻聽了感激你,這是語義學的內涵。倫理學上,也有動機說,有結果說,動機說也好,結果說也好,歷史都付諸東流。兩個多鐘頭的遊船,回到德蕾城己經萬家燈火了。我們又過了一天愉快的天倫之旅。(19.05.98) (2012-8-4修正)
|
|
|
|
橡樹林中的修道院 |
彩虹 |
月落 |
僧與海 |